《广西师范大学校报》
出版时间:2018-06-29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报育人是我倾心致力的毕生事业


作者:◎潘耀良


  上图为1992年8月潘耀良老师(主席台右一)主持在我校举行的年会


  下图为校报记者团参加32届校运会入场仪式


  上图为潘耀良老师挑灯特书伍纯道教授先进事迹(井跃平摄于1994年6月4日)


  1978年9月,我从中文系调到学校党委宣传部,担任校党委、校行政机关报《广西师院报》编辑出版工作。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是学校思政、教学、管理等工作宣传教育的重要舆论阵地,贴近师生员工,直接反映其心声。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高校校报编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高校的人民教师。从此开始了我从事办报育人生涯,无怨无悔把一生事业定格在校报结缘上。自1978年10月20日编辑出版第一张《广西师院报》到2002年9月10日我编辑出版最后一张的《广西师大报》,与校报情深缘厚,整整24个春秋耕耘,不为名利折腰,不为金钱思迁,矢志守住这块沃土芳甸,共编辑出版400期,她是我和我同事的心血凝成的结晶!在其期间,我担任:广西师范大学校党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广西师大校报编辑部主任兼《广西师大报》总编辑。在高校校报界学术团体曾任: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常务理事,中南高校校报协作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西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广西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广西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执掌校报编辑部工作不久,有机缘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校报主编,总编辑进修学习,讲课的都是名师,其学识通今博古;其才智,真知灼见。经验丰富,教学有方。使我能系统、全面掌握了新闻专业和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返校后开始筹划办班,对校办学生记者团100多人进行培训。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怠惰,利用双休晚上义务授课,一个学期6次以上。我注重实践指导,手把手教他们学到一个记者的真实本领。要求学生记者做到文如其人,“人品”与“文品”同鉴,“人风”与“文风”并存,“人格”与“文格”共映,做个堂堂正正的新闻人。他要求学生先做人再做文章,即做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记者,记者身上肩负着社会责任,讲真话,写真事,不向名利折腰,不为金钱思迁一定要守住新闻的底线,才能写出有公信力的新闻,达到成风化人。潘老师还常常引导学生记者稳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每学年都进行等级优秀学生记者评比表彰,并优中选优的学生记者来做实习编辑。我办报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用型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的写作人才。1998年12月我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后,被聘请给本校文学院成教新闻专业班大专生和漓江学院广电专业的全年级本科生,讲授新闻学、报纸编辑、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理论教程、中国新闻史等。曾到外校玉林师范、广西教育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贺州学院、柳州学院等帮助高校学生记者培训或给这些高校新闻广电专业的学生讲课。
  在办报的二十四年中,我始终理实融合,身体力行,担当多家媒体的新闻报道的撰稿人、通讯员、特约记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已刊登或播发信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专访、采访手记、短评、述评、报告文字等新闻作品有一千三百六十多篇(件、次)。尤其是24年编辑出版400期校报,我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为自己的报告采写了大量的各种稿件。尤其是校党委交给我采写伍纯道先进事迹的工作中,在宣传部直接指导下,我完成了任务,让伍纯道精神走上全国。
  1993年5月10日,我校原艺术系首任系主任、著名书法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共产党党员伍纯道同志不幸病逝。伍纯道教授一生对党的事业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他虽然逝世,但他的崇高思想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犹如一股涌动奔腾的激流,永不泯灭地激荡在人民心灵的长河中。
  我校党委很重视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党员和师生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向伍纯道同志学习的活动,首先要做好师生学习的资料准备。于是把采写伍纯道先进事迹的任务交给我来完成。在一个多月暑假中,我头顶烈日骄阳,走过伍老师生前曾留下闪光足迹的八桂东西南北,实地采访当年是伍老师的许多知心知音的人,还多次到他们家里去,向其家属调查了解以及进行事实核对。饿累不在乎,熬夜习以为常。终于,我亲笔撰笔写的约1.9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报效祖国 死而后已》大功告成了,它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伍纯道老师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可读性强。将其与校党委1993年9月4日《关于开展向伍纯道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以及有关反映伍老师先进事迹的资料汇编成册发给全校师生员工阅读。
  1994年1月25日,《广西教育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由我执笔把报告文学改写为长篇通讯的《纯心书正道 师德耀后人》(与该报记者合作),在广西全国教育系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4月25日,中共广西区高效工作工委、自治区教委发文,作出《关于开展向伍纯道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发至全区各地、市教育局、柳铁教育局、各大中专学校。5月3日,《中国教育报》用第一版整版报道了全部由我撰写,与该报副总编和记者修改审定的《献身祖国 死而后已》的长篇通讯,把伍纯道同志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进行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弘扬奉献精神》。5月5日,当我校师生员工读到这长篇通讯时,心情激动,欢欣鼓舞。横标版搁置在校园人群来往最多的通道旁,上面写的大字是“奉献者的赞歌,师大人的骄傲——《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伍纯道老师的先进事迹”。校广播站连续数十天播送了这篇通讯和评论员文章以及单位、个人写的学习心得体会、感想、回忆以及诗词文章等。伍老师生前工作过的艺术系于5月5日收到报纸,当天晚上他们立即举行学习报告会并座谈讨论。全校师生员工又把学习引向深入并推向高潮。
   《献身祖国 死而后已》发表后,《广西日报》、《桂林日报》以及全国的数家报纸和《文摘周刊》陆续转载。后来,我把长篇报告文学改成写故事,被载入由中国教育学会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合编、李岚清副总理作序的《中国教育群英谱》一书。又将其事迹改编成《八桂失魂》电视专题片脚本,拍摄制作后再桂林和广西及电视台播放。《中国教育报》《广西日报》《广西教育报》《桂林日报》等都刊登了不少的学习体会和回忆感想的文章。此时我们也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许多信件和打来的电话。伍老师的精神从校园传颂,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终极伴随着时代的强音走上了全国。
  1994年7月5日,校党委以“师党【1994】第23号”发文《关于表扬潘耀良同志的通报》,表扬我“宣传伍纯道老师的高贵品格,弘扬他的奉献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予以奖励。
  在我履行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常务理事和广西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职责的11年期间,我充分发挥个人才望,善于采纳和利用同仁们的智慧,牵头在桂林成功完美的承办的规模规格相当的三次全国高校校报学术研讨会。到会指导的中国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潘铭同志称赞“精心筹划,效果甚佳”。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人们说“桂林研讨会好经验不少,通过《纪要》要载入中国高校校报发展史册上。”同期间推出校报新闻研究的理论成果有,由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大学校报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任主编,我任副主编,先后出版了《校报学新探》《校报新闻理论与实践》《校报改革百家言》三部论文集,每部都载有我论文。为高校校报事业的发展,我代表广西高校校报界到过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重庆、昆明、长沙、广州等参加会议,共商办报良策,相互交流经验。
  我是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研究会理事。出版文学著作有《初春别情》《竹叶集》《爱之舟》(合作)等。主编有《广西当代大学生散文选评》《现代领导心理学》《中学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类》《广西师范大学校友诗文选》等11部,参编著书《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丛书的诗歌、小说、散文、杂文四卷,每卷上中下三部以及各种书籍共39部。单篇的小说、散文、电视专题脚本、散文诗、论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作品入选各种选集出版或散载各类报刊,不计其数。在此仅举我酷爱笔耕散文诗作品为示例。发在刊物:《雨丝濛濛》(见《当代散文诗》第三期,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3月)、《童心》(见《世界散文诗作家》第三期,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1992年4月华文版)。收入诗集《花心》(见《中国高校文学百家》书160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9月)、《你,正二十岁》(见《二十岁的太阳》书319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又见《金色人生》(书16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11月)、《雨丝濛濛》(见《中国大陆散文诗作家代表作》书26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5月)、《给一位少女》《多梦的季节》《雨季》《盼》《花季》等五篇(见艾青作序,冰心、臧克家、郭风、柯蓝题词的数卷《中国散文诗大系》书293—297页,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8月)。
  我个人小传作辞条收入《中国散文诗作家辞典》《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当代文艺家传略》《广西当代作家传略》等。
  1996年10月,我荣获“中国高校优秀校报工作者”称号。获得此荣殊荣,是当时全国已有八百多家高校校报中获得此殊荣者只有50人的其中之一,更是广西高校校报界的唯一。使之,《广西师大报》在广西乃至全国高校校报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报》原主编)
"

广西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7363次访问,全刊已有1118208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