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校报》
出版时间:2016-04-29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国学子走进广西各地“看中国”项目如火如荼进行中


作者:蒋正春

  日前,“看中国·广西行”正式进入拍摄阶段。团队分成3波小分队,分别到阳朔、龙胜、巴马进行取材,挖掘广西的民族文化风采。
  俗话说,来得好,不如凑得巧。“看中国·广西行”恰逢遇上广西“三月三”,“对山歌”、“赶歌圩”、“吃五色糯米饭”、“瑶族女孩成人礼”等这些少数民族活动,让中外伙伴深深地体验了广西当地的民族民风,了解了当地浓厚的民俗文化。
  龙胜:听苗歌看侗族手工技艺感受长发红瑶“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被称为“广西少数民族缩影”,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
  苗族山歌俚韵令人赏心悦目,歌声和唱山歌的人都深深地把印度学子Kotha吸引。自4月9日起,印度小伙Kotha一组开始拍摄苗族曾大姐的生活,在村寨里的生活场景和在城镇里的生活场景。曾大姐唱山歌,为Kotha讲述苗族山歌和苗寨的情况。纪录片讲述苗族新一代妇女的生活,和交织在她生活中的城市和山村,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冲突。
  恰逢“三月三”,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举行首届“长发节”。瑶族同胞穿着红色盛装,进行集体梳妆长发,表演长发舞蹈,并展示瑶族少女成人礼,以及与八方来客对唱山歌,场面蔚为壮观,瑶寨也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印度姑娘Soumee在印度的时候就听闻过这婀娜长发红瑶女,在“三月三”这天,切实参与感受后直呼“长发瑶族的这个节日独一无二,很有独特性,民俗文化色彩浓烈,让人难忘。”当天便拍摄了红瑶女孩的剪头发仪式和集体在河边洗头发的图片与视频素材,采访了一些瑶族同胞。
  在4月11日早上,她们采访了一位老奶奶,了解了一些关于红瑶长发的传说,拍摄了一位红瑶姑娘展示长发的样子以及梳洗长发的场景。
  “我喜欢上这里了,这里的民族,这里的文化,这里的风景……”
  除去山歌和服饰、长发,龙胜还有着侗族手工艺———广南草龙。广南草龙源于清朝道光年间,以其复杂精致的编织工艺和独特精妙的舞艺得以世代相传。2012年,广南草龙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带着对侗族手工艺、以及手工艺者生活的了解,挪威小伙Michael一组来到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侗族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而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南村开始取材。
  挪威小伙Michael想通过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一个侗族留守儿童的生活故事。他们寻找到的拍摄对象是一位11岁的小女孩———杨艳轩,正在上小学五年级。
  目前,他们连续两日拍摄了小女孩在家的生活:爸妈不在家,她经常一个人买东西做饭,去住在山上的爷爷奶奶家里帮忙做农活,想爸妈的时候只能通过打电话交流。从2015年开始,杨艳轩小女孩时常前往广南村草龙草狮传习基地,跟随村里“草根艺人”70岁的王禹师傅学习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草龙草狮技艺,用稻草精心编织成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草龙草狮工艺品。
  阳朔:观“印象·刘三姐”体验古老的捕鱼方式提起广西,除了会想到山水,还会知道广西壮乡有个刘三姐,《印象?刘三姐》是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
  “刘三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壮族人物,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她代表的‘激情、坚韧和勇敢面对逆境’的价值观,正是我想探索的中国人的形象。”这是印度小伙Saini选择《印象·刘三姐》这个主题的原因。
  他选择的是一位在实景剧中担任月牙上仙子一角的舞蹈演员,通过讲述她台前幕后的故事,完成他自己探索的中国人民的心愿。
  “I9want9to9shooting9a9fishermen.”启动仪式后,加拿大学子Lian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这句。她想要拍摄的是渔夫的日常。
  渔民文化是阳朔的一个重要漓江文化特征。她选择了一位打了58年鱼的老渔夫,通过日常的生活去反映渔夫的背后的故事。宋代诗人范仲淹写的《江上渔者》的诗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诗篇真实地描写了渔民捕鱼的艰辛。而漓江边上的老鱼民用祖传的方式———鱼鹰捕鱼,或许这就是吸引Lian的地方,特殊的漓江渔民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风采”是2016“看中国·广西行”的主题。在广西,外国学子除了对当地的民族、民俗,山水风光进行探索,同时也对当地的人物进行深度地了解,像印度学子Vibhav9Nigam一组进行的选题是‘一个导游的日常生活’,俄罗斯学子Alina小组去到龙胜勒东,对当地的小孩进行了拍摄,印度学子用巴马的风光为衬托,选取“候鸟人”这一群体为对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的山水,滋养出醉美民族风情,通过外国学子的镜头推向世界。(大学生通讯社:蒋正春)

广西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673次访问,全刊已有11182760次访问